目前分類:搜螺::蒐羅::颼鑼 (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我覺得社會是個大染缸,我們必須下去染,染了以後再曝曬、再染,才能搞清楚裡面到底是什麼顏色,而不只是站在旁邊看:「噁…髒死了。」

Cheers 2007/08/01
   採訪趙自強是很特別的經驗,尤其跟大多數人一樣,在非常熟悉他喜感逗趣的形象,以及迷糊又親切的「水果奶奶」孩子王之後,怎麼也沒想到,趙自強聊起自己的「黃金10年」時,竟然先從「工業革命」、「剩餘價值」、「馬克斯」這些左派理論的關鍵字開始。


【採訪/盧智芳;攝影/曾千倚】

誇張搞笑的肢體表情中卻可以交錯著深思又批判的眼神,這是跟螢幕下的趙自強對話時,令人印象最深刻的感受。


從「熱血青年」到成為演員,到創立「如果兒童劇團」,成為孩子心中最好的朋友,舞台上總是帶給別人快樂的趙自強,如何思考自己的生涯? 

大學5年加研究所4年,我一共讀了9年。 

我大學考上中國文化大學機械系。有一次搬完家很熱,我拿起地上的舊報紙,看到「文建會委託蘭陵劇坊舉辦舞台表演人員研習,全年免費」,一看到「免費」2個字,我就去參加了。到蘭陵後才發現:哇!原來人可以有這麼多不同的選擇,升學的統一性並不適用於每個人,大二下,我就決定降轉新聞系。 

為什麼不轉戲劇系?我覺得戲劇應該是反映人生的,跟文學、社會、心理都有關係,而新聞系更可以接觸到這些。我對新聞的興趣其實對我後來的工作很有幫助,不管做《我們一家都是人》,或是現在做兒童劇,對社會的動態或觀眾口味,我一直都很能掌握。 

那時候我到處去聽課,有一次聽到勞工研究所王世榕老師的課,講到公平正義、工作與人的關係,知識份子如何喚起無產階級的意識,我很感動,忍不住當場掉下眼淚,才知道:原來這是讀大學的意義。 

推動法國大革命的人裡,很多來自河左岸、做劇場的人。我也才發現,原來做劇場的人,是社會的良心,並不只是小丑。戲劇的力量,可以召喚集體的意識。 

所以我準備了半年,以勞研所勞資關係組的第1名考進去。我的研究方向,在進去前就決定了,是馬克思的「異化」(alienation)。 

愛它,就把它當職業
畢業、退伍以後,我不想把興趣當吃飯的工具,因為它是我快樂的來源,我不想以它維生,就跟大學的朋友合創了一個公關活動公司。 

但財務後來出了大問題,我又是董事長,最後弄出1、2千萬的債務,不但公司結束,每個人還背上100多萬的銀行貸款。 

我萬念俱灰,在家裡癱瘓3天,連小便都不想爬起來,完全不知道怎麼辦。 

有天下午,我到街上去遊蕩,隨便跳上一輛公車。傍晚時,車子走到新生北路高架橋,我看到夕陽把我的影子照在橋墩上,開始在車上不斷掉眼淚。我忙得跟陀螺一樣,結果最後卻一場空。我竟然還告訴自己:等我賺到錢,等我有穩定的工作再從事喜歡做的事。但如果我從此等不到了呢? 

下了車,我就打電話給鄧安寧這些朋友,告訴他們,我不工作了,我要演舞台劇。我不要再「等一下」了。 

我演電視的前兩年,都在賠錢還債,但有幸的是一直有機會,很快的我就站起來。 

隔了好多年之後,我跟一群朋友,郎祖筠、蕭艾、鄧程惠….很多高手一起演電視,我才突然頓悟:如果真的愛這件事又有才華,應該把它當成職業。像NBA的球星,只在街頭鬥牛,多可惜?要到全世界最精采的擂台上,跟最好的人一起比,才真的是快意人生。 

做10件事,要忍耐9件半
 
我剛做電視時,就很清楚:我做10件事,有9件半是我不喜歡的。我做過靈異節目,明明膽子小,還要去墳場,嚇都嚇死了,可是我的經紀人說,這是藝人必經。我也曾工作到凌晨4點半,回家聽答錄機:「趙哥,我們早上5點10分來接你。」在客廳裡一個人崩潰:「要睡,還是不睡?」 

在軋過來軋過去的過程中,總是聽到每個人說:「你休息一下好不好?」然後接著講:「來,我們時間來排一下。」我曾經工作3天3夜,做到全身都在發抖。 

可是我知道,我要做完這9件半,才能有半件的機會,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我必須有這些經驗、別人的肯定,才能有半件的嘗試。水果奶奶、或今天的兒童劇,都是這樣而來。如果不是我有了一點點知名度、一點點影響力,我沒辦法去投這些案子。如果不是我已經很熟悉幕前幕後的配合,也沒辦法演得那麼好。 

現在有很多年輕人,在我的劇團裡做了3個月後說:「這不是我要的」。但你來的時候,不也說這是你要的嗎? 

我覺得社會是個大染缸,我們必須下去染,染了以後再曝曬、再染,才能搞清楚裡面到底是什麼顏色,而不只是站在旁邊看:「噁…..髒死了。」 

後來我決定去做兒童劇,因為幾個訊息讓我覺得必須改變。一是當時整人節目風行,甚至做到比賽主持人的精蟲誰多?我看到後覺得:這是怎樣? 

我演舞台劇後,報上有篇小小的劇評:「趙自強很好笑,可是就這樣了嗎?」後來我去嘗試了一、兩個比較嚴肅的戲,觀眾卻說看不懂,好累,不是趙自強的戲路,不好笑,真叫「哭笑不得」對不對?這件事告訴我:「成人不是我對話的對象」,我達不到他們的要求。 

所以我開始投企劃書,做兒童節目。我大二就常扮成麥當勞叔叔巡迴表演,所以我知道我喜歡做,我可以做得好。小朋友不需要大牌,只要節奏控制好,很會演,小朋友就會被吸引。小朋友才是真的懂得看戲的人。演戲給小朋友看,我很快樂。 

現在我是個園丁
 
「如果兒童劇團」成立了7年,現在劇團有50多個全職員工,我的心情跟最初也有很大的不同。 

剛開始我想要創作,但中間經過SARS,觀眾退票退了23場,那一個多月,我天天洗地、擦窗子,一邊洗一邊想:怎麼辦?如果我想自己導戲,找別人靠行就好了,不需要弄一個劇團;為賺錢,錄影就好了,突然覺得:何必?所以我解散了劇團,只剩下3、4個人。 

沒想到他們卻跟我說:繼續做下去吧!我看見他們很有興趣、很有熱情,所以我們一起做下去。但我現在的想法是:我做一個平台,讓有才華的人在上面創造。我呢,是個園丁,好好耕耘,但花已經不需要靠我自己一個人開了! 


【2007年8月Cheers雜誌 快樂上萬點】


艾瑞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by 阿大



















下巴巫婆縮你可向阿大的逆襲

 


哈哈.......翻出好久以前收藏的白爛連環漫畫~
劇情毫無邏輯可言,主角指涉充滿了人身攻擊啊.........XD
幸好當時沒有因為分手而負氣丟掉這些東西;可惜耶卡展的大嘴系列和下巴系列沒收集到.......哎呀,當初應該A幾張回來的!((扼腕))


好懷念以前在社辦一邊畫海報,一邊看大和縮鬥嘴,然後笑到不支倒地的日子喔.......那時整個社團盛行互相取笑、互相攻訐和亂取綽號,真的是相當要不得的風氣啊~可是就這麼鬧哄哄的,就可以讓我開心好久,每天窩在那忙東忙西也不覺得累哩!

呵呵,快樂的回憶真是你們給我最好的禮物~


艾瑞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每週四晚上10:00~12:00→ http://radio.far2.net:8000/listen.pls

大概兩三年前吧,那時正當網路電台竄起當紅,以FarRadio為先鋒,好多人紛紛架起了自己的網路電台,對著不認識的網友聽眾播放自己喜愛的歌曲,或是分享自己的心事感想。

也就是在那時候,偶然間聽到了一個聲音很甜的女生的網路電台,她叫Mavis,當時她的台名叫做Talk to her『悄悄告訴她』,是從阿莫多瓦的一部電影而來。

她播的不是普遍的流行歌,好多我都沒聽過,只覺得這些歌很清新很好聽。

後來才知道,喔,原來這就是所謂的indie pop獨立音樂,原來我愛的陳綺貞也屬於這一類,哈,都同一個調調,難怪我會愛~~

於是開始知道有耳非文、The Marshmallow Kisses、My Little Airport、Tizzy Bac、At 17等等樂團和歌手,然後自己再去找尋好聽的indie pop。

不過後來Mavis的電台忽然喊停,她也沒交代是什麼原因或者何時再復出,為此我還小失落了一陣子,後來又因為其他因素,也就漸漸不再聽網路電台了。

沒想到幾個禮拜前,在批兔發現了Mavis的廣告,才發現她又回來了,而且加入了法兒的廣播群!播的音樂類型不變,只是節目名稱改為Night Fever。

哈哈,真是開心,希望隨性的她別又一聲不響地消失啦~


艾瑞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聯合報/黃碧端/文】




理論上,《小王子》(The Little Prince, 1943)是童話,但它的法國作者聖‧修伯理(Antoine de Saint-Exupery, 1900-1944)卻讓他筆下這個一頭金髮、長圍巾飄揚在風裡的小男孩給了成人很多訓誨,包括指點大人想法的錯誤,包括轉述他自己從他的小狐狸朋友那裡得到的啟發,包括他從愛一朵玫瑰學到的「愛」。 結果是,所有成人都著迷了。他們都不在乎在小王子面前承認,是的,我被成長變得太世故遲鈍了,變得不明白小孩畫的一個像帽子的圖其實是蟒蛇吞了一隻大象變成的樣子,也變得不關心美麗的玫瑰努力長出幾個刺是多麼嚴肅重要的事,當然更不懂得,何以小狐狸成為小王子的朋友之後,那片和他頭髮顏色相像的麥田從此便對牠有了特殊的意義。 

《小王子》的讀者一邊讀一邊聽見自己心裡的堅冰崩落融解,久已遺忘的溫柔重新滋長出來。小孩的書,結果是寫來呼喚藏在每個成人心裡面的孩子的,讀了《小王子》的人覺得重新得到啟蒙,這本書也成了《聖經》之外全世界印量最大、譯本也最多的單一書籍。出版63年來,《小王子》已經有了超過一百七十種語文的翻譯,最近的譯本是去年巴拉圭一個除《聖經》以外從沒翻譯過任何其他書的方言。即使中文譯本,也不只我們眼熟的國語,還包括了客家語翻譯,「喔!小王子啊!漸漸仔瞭解你在過个小生命个祕密哩……」──世界上的文字,還通用而沒拿來翻《小王子》的,大概已經不多了。



但是,聖‧修伯理並沒多少機會看到小王子得到的愛戴。《小王子》1943年先出了英文本(法文本在1946年才出版),次年,這個本職是飛行員的作者在一次出航後再也沒有回來。飛機顯然是失事墜毀了,但並沒有找到遺骸;飛機被德軍擊中的猜測也無法證實,因為在可能的失事時地,德方並沒有任何擊落敵機的紀錄。可是,還這樣年輕的時候用這樣的方式消失,可不是完全符合《小王子》的作者該有的神祕浪漫嗎?一直到半個多世紀後,1998年,一個法國漁夫在馬賽港南邊的海裡撈到一個銀手鍊,上面刻有聖‧修伯理的妻子和出版人的名字,大眾先以為是個騙局,最後證明了確實是聖‧修伯理遺物。再過6年,2004年,法國政府的海下考古部門正式宣布他們2000年在馬賽港外海撈起的一具飛機殘骸,確實就是聖‧修伯理當時所駕的洛克希德Lockheed F-5偵察機。聖‧修伯理死亡的謎題到此才算解了。 

來自B-612號小行星的小王子,刻意讓毒蛇咬死以便回到他的星球去見他思念的玫瑰。故事裡讓他的軀體在死後神祕地消失不見。聖‧修伯理自己的死亡,在某一個意義上幾乎拷貝了小王子的結局! 

現實裡,在這次失事之前,聖.修伯理已經經歷過好幾次飛機失事。其中1935年在撒哈拉沙漠出事而且飲水斷絕的一次,使他寫出另一本也頗受矚目的探險自述《風,沙,星辰》(Wind, Sand, and Stars)。《小王子》以敘事者所駕飛機在撒哈拉沙漠出事迫降為故事背景,顯然也有得自這次意外的靈感。但《小王子》基本上是一本教誨書,何以能不但不像眾多想給讀者教誨的書一樣被束之高閣,甚至嗤之以鼻,反而風行全球而且書迷有增無已,還真是一個值得思索的現象。故事背景的沙漠情調,外星小王子的想像,尤其聖‧修伯理自己所畫的插圖為小王子作了成功的定型,都必然是原因。但更大的原因可能還在聖‧修伯理想「教誨」的,不是我們猜得到的生活教條或行為規範,他提醒讀者的是他假設我們都有而忘記了、遺失了的「想像」和「愛」的能力,尤其他用了那麼簡單又那麼美麗的方式來提醒── 

不知從哪裡出現的奇異的小王子,在無邊的荒漠裡,對正為飛機引擎修不修得好、水就快要沒了而焦急不堪的飛行員說教:我簡直不能相信,你現在說話像大人!你說玫瑰的刺無用?玫瑰幾百萬年來都在努力長刺,而綿羊也幾百萬年來都在吃它們,玫瑰和綿羊的戰爭不重要?我的星球上有一朵獨一無二的玫瑰,但綿羊卻可能一口就把她吃掉還不知道自己做了什麼,而你說這不重要?!「一個人如果愛上一朵玫瑰,千萬星群裡只有那一朵在他的星球上,這便使他在仰望星空時覺得快樂……可是羊卻一口把她吃了,這使得所有的星星全黯淡下來了……而你說這不重要?!」我們本來大概都跟飛行員一樣覺得修引擎更「重要」,但也許也會跟他一樣,在故事結束,小王子回去後,仰望星空時發現星空的意義再也不一樣了。 

《小王子》想宣示的道理是一層層揭示的。要等到我們又知道了狐狸和小王子的故事,我們才又跟他一起理解到,「愛」是從彼此的關聯付出而來的。遇見狐狸的時候,小王子剛走過一片有五千朵玫瑰的花圃。他一直以為他的玫瑰是世界上獨一無二的。如果有五千朵……小王子迷惑了。他覺得孤單無助,要求狐狸跟他作朋友。狐狸說,如果要跟我作朋友,你得先「馴化」(tame)我,你每天在同一個時間來看我,我們先用眼角相覷,每天拉近一點點距離,漸漸我就會在每天你快到時開始快樂期待,這樣,你就「馴化」了我。我是不吃麵包的,現在那片麥田的金色麥穗對我並無意義,但當你「馴化」了我,有一天你離開了,那片麥田將會對我意義完全不同,因為金色的麥穗會使我記起你的金色頭髮……「重要的東西都不是用眼睛而是用心看的……是你為你的玫瑰所花的時間使得她變成對你獨一無二。你『馴化』了你的玫瑰,你對她也就有了責任……」 

小王子因此懂得了玫瑰對自己真正的意義,決定回去。「記得綠羅裙,處處憐芳草」,我們的唐詩人說的不也是金色麥田和小王子金色頭髮的關係嗎?《小王子》教給讀者的,也許真的都是本然的喚醒,也因而,這書在任何角落,不管說什麼語言,都有無數的人要一讀再讀了。 

【2006/11/29 聯合報】



艾瑞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批兔看到的,好懷念喔~呼呼


※ [本文轉錄自 AAAAAAAA 看板]
作者: zig (happiness)

1. 妳的學號

 誰記得啊?.......-__-

2. 妳的班級
 106、211、311
 (不過大家都習慣講一年6組、二年11組、三年11組→很日式的說法XD)

3. 妳的導師
 高一:吳建生
 高二高三:陳敏雄

4. 畢業以後仍然喜歡穿著雄女運動褲在宿舍內活動?
 對耶~就當睡衣穿啊XD 聳到最高點!

5. 送學妹或雄中友人飲料都送哪一家?
 沒送過。我都馬送家政課做的實驗品~(我是壞學姊......口桀口桀)

6. 最高紀錄得過幾杯飲料在大露營之後的送飲料潮?
 大露營之後就作鳥獸散了呀

7. 最愛的體育老師是?
 沒有。體育老師都好兇.......〒△〒

8. 雄女校訓還記得嗎? 校歌還會唱嗎? 是否還能默記出來?
 校訓只記得有"賢淑"兩字,那時覺得很好笑所以記得很清楚XD
 校歌......會耶
 默記喔........憑印象背背看
      巍巍壽山 浩浩海洋 漪嶼吾校 瀛島西南
      莘莘學子 桃李芬芳 進德修業 自立自強
      教育平等 女權伸張 齊家建國 民族之光
 
9. 最喜歡哪個教官 理由? 
 沒特別喜歡的耶,硬要選一個的話就周教官吧,他很好笑

10. 護理課有和安妮或安東尼實施過口對口人工呼吸的經驗嗎? 
 有看過安妮。但是,什麼時候有安東尼這玩意了?

11. 參加什麼社團? 社團活動中什麼事情印象最深刻? 
 心橋社,弄刊物打版校稿最深刻吧

12. 有在第五節下課後衝到福利社搶購泡芙的經驗? 
 沒有。什麼泡芙?(._.?)

13. 中午午餐都吃什麼?(福利社的什麼 或是自己帶便當)
 訂便當就好了啊,跟豬一樣好養

14. 覺得幫學妹票選泳衣有著"挑最難看的就對了"的心態? 
 啊!被發現了.......XD
 泳裝算什麼,我們曾經提議下一屆制服改成黑衣白裙咧~

15. 還記得和雄中哪些班級辦過聯誼嗎?
 不記得XD。

16. 最喜歡的學校附近的1.山東店吃吃看(大概只有92級以前知道吧XD) 2.愛麵族 3.小山東 4.黑店 哪一家?
  我的媽呀,黑店還在喔?

17. 有和警衛伯伯聊天過? 內容是?
  沒有。(我們有警衛盃盃嗎?)

18. 到了高三非常珍惜可以穿制服的日子? 
 還好耶,不過後來會很喜歡穿制服+黑皮鞋,感覺很有氣質~XD

19. 晚上留圖書館總是不想先進去要在操場上散步很久? 
 晚上很少留校唸書耶,人那麼多,乾脆回宿舍唸就好了

20. 對自己那一屆的泳衣評價如何? 
 不錯了啦,至少上大學後還敢穿去上游泳課

21. 說明印象最深刻的園遊會或運動會的一件事情 
 搭看板吧

22. 對於繡槓槓這件事情覺得很麻煩不如用紅色奇異筆塗上去? 
 不會啊,紅槓槓還是要用緞帶繡才有氣勢!(讚)

23. 都在哪裡換體育服? 
 教室啊,只有小高一才會去廁所XD

24. 教室被借為考場的時候都把抽屜裡的東西塞在哪裡? 
 沒有這種經驗耶

25. 地科曾經被蔡靜宜教過?
 沒。是新老師嗎?

26. 最喜歡哪一位老師?為什麼? 
 高二高三英文老師都還滿喜歡的
 還有地理老師 (名言:「同學,妳們到底清醒了沒?(無奈貌)」)XD

27. 曾經在期末游泳補課潮中連續補課? 
 沒有。我可是一次就過了呢

28. 大露營班上成就了幾對? 有偷偷暗戀過同小隊的男生嗎? 
 不清楚耶
 暗戀?我能記得同一隊有幾個人就很不錯了XD

29. 曾有過哪些班際比賽? 有因為輸了哪一場而感到懊悔嗎? 
 整潔秩序 (明顯敷衍的答案)
 不會啊,整潔秩序每個禮拜都有,有什麼好懊悔的XD

30. 有沒有一下課就衝去搭校車的經驗? 感覺如何? 
 什麼?有校車?後來變這麼進步喔?
 宿舍就在學校對面而已,悠閒散步回去就好,不用在那邊人擠人XD

31. 還記得校長的名字和長相與特徵嗎? 
 朱迺武。就普通的老先生吧.......

32. 最常在學校怎麼搭配自己的制服? 喜歡穿運動服還是制服? 
 夏天沒啥好搭的,冬天喜歡在制服內穿一件黑高領內衣,或者穿學校的淡黃背心
 當然是制服呀,白衣黑裙很好看,螢光粉紅運動服很恥耶......XD

33. 學姊學妹由上到下認識的總共延續了幾代? 
 三代

34. 曾經崇拜過學校裡體育很好很帥氣的女生嗎? 你那一屆的名人是誰? 
 沒有耶,帥妹很多是真的XD
 名人......尹清楓女兒算嗎?

35. 曾在班上或社團組織過大家庭順便搞多角戀情嗎?
 沒。(多角戀情是什麼鬼?)

36. 哪一次的考試最令你難忘? 是哪個科目? 
 高一第一次數學段考,因為是人生第一次不及格XD

37. 你還記得畢業大頭照的造型嗎? 
 長髮,綁兩邊的公主頭

38. 你還記得你在畢業光碟裡做了什麼事嗎? 
 沒有畢業光碟.......(汗)

39. 請問你在雄女做過最瘋狂的事是什麼? 
 沒有耶,我很呆又乖XD

40. 請問王教官為什麼叫娘娘?他有幾個小孩? 
 這是我畢業後才出現的人物吧?

41. 請問黑店為什麼叫黑店? 
 光線暗又特別貴?其實我一直不知道正確答案......XD

42. 請問你在公車上會主動幫雄女同學拿書包嗎?還是會裝睡? 
 當然幫忙拿啊,不只公車,連在火車上都會
 這可是雄女優良傳統呢~(挺胸)

43. 雄女學生最常逛的百貨公司是哪一間? 
 漢神、大立伊勢丹和沒燒掉前的大統百貨

44. 妳們班所訂過的外食中你最喜歡哪一樣? 
 沒有特別喜歡的

45. 雄女校慶讓你印象最深刻的一次繞場造型是什麼? 
 高二時的小紅連身裙,那件超可愛的!XD

46. 請問妳們有整過老師嗎?哪一次讓你印象最深刻? 
 頂多跟隔壁班互換教室吧,老師都老鳥了,才懶得理我們

47. 你最懷念雄女的哪一部份? 
 蔓藤,南美蟛蜞菊

48. 曾經買過黑店自助餐把貴的菜放在下面嗎? 
 沒。黑店菜都貴死了,只有鍋燒麵可以吃。吃自助餐要去白店啊!

49. 家政課做過什麼食物? 
 麵線羹、三明治、珍珠丸子、杏仁餅乾......

50. 如果有機會重新過一次雄女三年,妳願意嗎?
 ok啊~其實揹著那紫紅書包,還滿屌的啦XD


艾瑞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粗鄙語『幹』的初步分析

(A preliminary analysis on the Taiwanese filthy word "Gan")

前言:
幹,讀音ㄍㄢ ˋ(注音一式);ga\n (注音二式)。

〈詞意〉
名詞:
1) 築牆時支撐在牆兩端的木材。通「榦」。
2) 才能。例文幹、才幹、幹練
3) 事情。例公幹、貴幹

動詞:
從事、營求。例他是幹那一行的?

形容詞:
主要的。例幹道、幹線、幹部

以上為一般辭典 (註一) 對『幹』這個字的通俗定義。有趣的是,現在這個字已擁有完整及顯著之罵人涵義,成為台灣髒話代表之一,然而字典中完全無此方面解釋,故引發不才女子我研究的興趣。

本文將由『幹』之字義及其詞性開始介紹,進而探討它為何能在台灣髒話界脫穎而出,與其語音與隱喻之演化情形。希冀以嚴肅但詼諧口吻研討,文中舉出例子若干 (註二) 並重金禮聘小明先生擔任本文大多數例子之主角 (小明辛苦你了!),期能為此最鏗鏘有力之髒話作一較為完整的回顧。

一、《詞義及詞性》

根據市井坊間的使用,「幹」頻率最高、最基本的詞性為動詞,指『男女間之性交行為』。最常見的例子為「幹你娘!」(雖然無奈於對女性的嚴重污辱,但還是寫了......)

不過這個例子在台灣已形成字彙化 (lexicalization) 的現象,也就是另有自成一格的意義,「幹」在這不一定是指說話者做了猥褻聽者母親之行為,反而是說話者在不滿聽者情況下的憤怒發洩詞。

但說話者不會說:「幹你!」(大概也不會想吧…….-__-|||),而是三個字一起用,也不會說『幹你爹』『幹你哥』『幹小明』之類的,創造性 (creativity) 很低 (註三),足見幹和你娘聯繫之緊密。

除了動詞,「幹」這個字也可以是形容詞,例:
『當時小明心裡很幹,恨不得一掌巴下去。』

有形容詞那當然也可以有副詞囉:
『小明很幹地爬到新光三越石獅頭上喊:I'm the king of the world!』

而目前使用最頻繁的應該是語助詞,由『幹你娘』一詞衍伸而來,無實質之意義,純粹表達發話者不快,常出現於句首,不過句中、句尾也可以出現,並可連環使用:

『幹!拎盃 (註四) 就是不爽啦,怎樣?!』
『幹!我昨天看到他,幹!醜得跟蟾蜍一樣,幹!』

至於名詞嘛,目前例子較少,勉強可找出:
『啊不然你是欠幹喔?』

但上句之幹實為動詞名詞化 (verb nominalization) 之現象,純粹是名詞性質的大概只有以下例子。例如有個人名字中有個幹字,他女朋友又喜歡只叫名字中一個字,於是就變成:
『嗯~幹~你幫我投一下公車錢嘛~~』(扭捏貌)

不過嚴格來說這是專有名詞 (proper noun) 用法,普通名詞 (common noun) 的例子倒是還沒找到。

二、《「幹」在台語髒話中之優勢》

誠如前文所言,「幹你娘」一詞具有不可分割性,但「幹」這個字卻往往獨立分隔出來,猶如「幹你娘」之精簡版,使用率之高無詞能出其右。

各位男士們 (還有少數女士們),請仔細回憶一下,在你們年少輕狂的時候一定或多或少會瀟灑豪邁地把這個字掛在嘴邊,甚至成為一種口頭禪吧?(寶貝,別否認啊~)

這裡我們就來看一下為何「幹」會如此出類拔萃,使得眾人為此趨之若鶩。

首先從語音的觀點來看,「幹」為注音第四聲,唸起來鏗鏘有力、氣勢磅礡,符合罵人時嚇阻對方的首要條件。試想若今天「幹」不唸作「幹」,而是「乾」或「擀」(擀麵皮嗎?),氣勢馬上削弱一半。

在台語中也有其他類似的例子,像是「肏」(ㄘㄠ ) 和「靠」(註五) 也同屬第四聲,英語中的Fuck和Shit亦為同類例子。雖然中文是語調語言 (tone language),英文為音調語言 (intonation language) (註六),兩者不可完全比擬,但他們大致上都是降聲調 (falling tone),在聽覺上原本就有先聲奪人、吸引「耳」光之優勢。

其次從語意來看,「幹」和它原生詞中其他二字「你」「娘」不同之處,即在具有較為集中單一的意思,不易形成模擬兩可的現象。

且讓我們看看下列例子:

情況一,當小明非常不爽想嗆人時……
小明:「你!」
對方:「啊?我怎樣?」(罵人罵到對方聽不懂是不允許地,失敗!)

情況二,當小明非常不爽想嗆人時……
小明:「娘!」
對方:「乖~」(還被反將一軍?!失敗中的失敗!)

情況三,當小明非常不爽想嗆人時……
小明:「幹!」
對方:「……」(驚嚇無法言語)

瞧,這不是有力多了!

當然「你」跟「娘」也可以合起來用,不過這樣就缺乏單獨戰鬥力了,而且通常不會只罵「你娘」二字,還得加上一語助詞「咧」才完整。

第三,從語言學習的觀點來看,台語和國語的「幹」讀音一模一樣,完全不會有台灣國語或外省台語的隔閡,每個人唸來都可以字正腔圓。如此老少咸宜親民便民的特質,莫怪會在台灣髒話文化中歷久不衰。

第四,雖然至今未有明確研究顯示「幹」這個字在心理層面的影響,但客倌們摸摸良心,它唸起來是不是特別有情緒舒放的功用?就連旁邊聽的人也會莫名澎湃激昂起來了呢!當然前提為你不是被罵的那一個人。

三、《語音與社會角色之演化》

時至今日,「幹」已在台灣髒話界中佔有不可抹滅之地位,雖然它有前述優勢,但,人都是有羞恥心的啊,不好意思把它直接唸出口的人比比皆是,也因此逐漸發展出一些婉轉格 (euphemism) 來滿足大家不敢講又愛講的心理。

最常見的方式有四種。

一,將「幹」之聲母唸出送氣音 (aspiration),變成「看」。例如:
『看!你不要給我太囂張。』

這裡的「看」和一般祈使用法 (imperative) 的「看」不同:
『看!那遠山翠綠、百花綻放,多麼詩情畫意!』

由此看來,此婉轉格需要語境考量 (discoursal consideration) 才能斷其真意,不要人家罵你「看」你還傻傻地東張西望喔。

二,直接去掉「幹」之聲母,變成「按」。例如:
『我買的樂透居然一張都沒中,按!』

另一個較為人熟知的例句,也就是把所有聲母都去掉:
『按陰陽襖一歪』(冰雪聰明如你應該猜得出來吧?)

三,在韻母上動手,把「幹」唸成「更」、「亙」或「掯」,其中「更」可唸四聲或一聲 (也挺響亮的),這就不再舉例子了。

這三種「幹」的婉轉格是在音韻上的表現,有時輔以音量上的減少,也就是很小家子氣地小小聲唸,此舉可能是為了降低刺激感以防激怒到不好惹的人,引來殺身之禍。

四,利用拆字法將「幹」唸作「十日十人干」,或是英文數字夾雜之「e04」(喔?不懂嗎?答案就在鍵盤上。)。這兩種都是屬於高級之婉轉格,不帶世俗認定之明顯髒字,能罵人於無形,是行走江湖必備暗器。

再來說到「幹」的社會意義改變。以往認為它帶有的負面意義已逐漸轉化,在今天,「幹」不再只限於盛怒之詞,反而常常用來拉近人際關係,增加活潑親切之氣氛。例如:
『幹!甲霸昧?』(譯:老友,吃飽沒?)

根據本人不願具名好友表示,其母即經常使用一連串髒話作為聊天開場白,像是:
『幹你娘機掰!啊你最近過的怎樣?』

所以下次看到一群人言語中幹聲連連卻依舊和樂融融也不需太訝異了。

 


註一:參考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網路版】(還有真人發音喔~)

註二:例子都是我掰的,我承認不專業啦,如果想親身體會這些例子之真實性,請參照市井之中叔叔伯伯阿姨嬸嬸哥哥姐姐弟弟妹妹等口中那親切流利之幹句(只要有心,人人都可以罵聲幹....);或者BBS上抱怨版之類的文章(個人推薦批踢踢之恨版)。

註三:我要稍稍收回詞意解釋中關於「幹你娘」創造性低的說法。事實上熱情奔放創意無限的台灣人早已創造出另一說法,即「幹你老師」。來源已不可考,但很明顯是從「幹你娘」而來,證據來自前述之「你娘咧!」可代換成「你老師咧!」,「你娘卡好咧!」也可以換成「你老師卡好咧!」。

註四:「你爸」之台語發音,竊以為用「拎盃」較能表達其氣勢,此詞並也是台語髒話文化現象之一。另個人認為「拎鄒罵」也有相同功用。

註五:「肏」和「靠」亦為台語音譯,前者指性行為,後者是哭的意思,由「哭么」或「哭爸」而來。

註六:簡單來說,Tone language的聲調以「字」為範疇,聲調改變會造成字義的不同。Intonation language的聲調以「句子」為範疇,聲調改變可能造成句意不同,但不影響字義的改變。


艾瑞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對於雞過馬路這件事有什麼看法?

 

黃忠義:[六十歲就像六年雞。]

張泰山:[我要證明給大家看這雞絕對不是只有在台中才會過馬路!]

張誌家:[雞三小。]

陳金鋒:[沒什麼感覺,反正馬路來就過...]

黃俊中:[牠過完馬路應該還想回去美國!]

林英傑:[(慌張) 郭總..這該怎麼辦?]

郭總 :[雞有在吃止痛藥怎麼不跟我說呢?]

張家浩:[這雞怎麼那麼龜毛啦~]

張建銘:[我自己也滿驚訝的...因為牠在台灣其實並不是過馬路型的雞...]

陳鏞基:[對不起,牠代表的是台灣隊。]

徐生明:[有的雞心態很有問題,過馬路時還打打鬧鬧嘻嘻哈哈的。]

國家隊:[其實牠得失心也不需要太重,抱著朝聖的心態去就好...]

王建民:[是沒看過雞過馬路啦...但有看過基特過馬路...]

曹錦輝:[要不是因為雞爪破皮了...牠也想繼續過下去啊...]

CPBL :[這是雞的私人行為與聯盟無關,雞本來就難管理,不然考慮降低雞的登錄人數?]

洪教主:[過馬路的叛雞當然應該要先跟大家道歉賠錢才可以再回來啊。]

楊左使:[干我屁事?我們又不是在做慈善事業~]

球評一:[這雞很明顯帶有伸卡的味道...]

球評二:[果然...一跑到路中間去就劉福助了...]

球評三:[其實可以用因塞奧的方式推到馬路右半邊...]

球評四:[又是這隻雞!!又是這隻雞!!]

球評四:[啊哈~~你回去賣雞肉吧!!]

袁博士:[追平雞在對面,超前雞已經在過馬路]


from批踢踢joke&Baseball版



艾瑞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作者:劉波



“當聽到吉他彈奏的音樂時,我會覺得有什麼東西在輕微地擦動著我的腳踝;當聽到小提琴時,就像是有微風在吹拂著我的臉;而聽到喇叭聲時,那種輕撫的感覺就轉移到了後脖頸。在我眼前,不論是字母還是數字,在它們的周圍都閃耀著明亮的顏色。”


字母A和紅色

如果你經常會產生這樣的一些似乎帶有科學幻想色彩的感覺,那就說明你可能是那些有聯覺能力的人中的一個。“聯覺”(synesthesia)這個詞來自希臘語,原意是“同時感受”。在心理學上,它是指對一個感官或者感覺區域的刺激,會引起另一個感官或者感覺區域的反應。

科學家認為,大約每2500人中就有一個人是有完全聯覺的,每300人中就有一人在某些情況下會感受到聯覺,一位小夥子就因為一聽到女友的名字就想到自己最不愛吃的花椰菜,而與女友分手了。事實上,在女性中發生的聯覺現象比在男性中更普遍。

在這些人眼裏音樂是有顏色的,數字是有味道的。人類中最典型的聯覺形式是“聽覺-顏色聯覺”,即人們會覺得聽到的東西有顏色。然而大多數人說他們是通過“心靈之眼”看到這種顏色,並不存在於周圍的現實中,只有少數人會真正在身邊的空氣中看到這些顏色,例如那個咀嚼薑汁墨魚幹的人。研究聯覺現象的拉馬錢德蘭教授認為,擁有聯覺本領的人具有豐富的創造力,藝術家、詩人和小說家擁有這種本領的人數是普通人的8倍。

不少藝術家有著特別的聯覺能力,並善於運用藝術的手法將其表現出來,因而在他們的作品中,聯覺的運用就成了一種藝術,用得巧妙往往收到新穎奇特的效果。美國曾有一個有名的廣告就用藍色表示冰涼的奶酪。

一項研究從科學的角度證實了聯覺是現實存在的,不止是少數人的感覺。在有“形狀-顏色聯覺”的人中,對數字或者字母的視覺感受會引起看到一種顏色的感覺。例如,字母A會引起紅色的感覺,B會引起綠色的感覺。在進行測試時,在看到字母A,並要他們從一系列顏色中指出他們感受到的顏色時,他們會始終指出紅色這個顏色。

沒有聯覺能力的成年人,他們在看到字母A的時候,也會選擇一種聯想到的顏色,但如果對他們進行突然復測,或者在隔段時間重新測試,他們就會指出不同的顏色。而對聯覺者的測試結果,即使經過幾年都是不會變的。

心理學家早已發現的斯特魯普效應(Stroop effect),也證明了聯覺是自動發生的。如果對感覺速度進行監測,如果一個人看到一個紅色的A字母和一個綠色的A字母時,他認出紅色A的速度要比認出綠色A的速度快,這是因為A引起了他紅色的聯覺。甚至在很多研究中,被測試的人說,在看到綠色的字母A時,他們必須借助非常強大的心理力量才能說服自己,這個A不是紅色的。



嬰兒的聯覺世界

儘管在成年人看來有聯覺能力者都顯得似乎有特異功能,加拿大McMaster大學心理學系的教授達芙妮·毛瑞(Daphne Maurer)卻發現,曾經有一段時間,我們都生活在一個聯覺的世界中,在那裏我們看到的東西能夠發出聲音,手的觸覺能產生某種味道,跟好萊塢電影《強棒奶娃》(Baby Geniuses)描述的情節有些相似——那就是嬰兒世界。

她舉例說,當聽到兩個高低不同的聲音,同時看到黑色和白色的兩個皮球時,所有嬰兒都會認為,高分貝的聲音來自白色的球,低分貝的聲音來自黑色的球。在所有的嬰兒中,這種感覺都是相同的。

毛瑞的研究基礎是嬰兒的大腦發育狀況。長期以來,科學家認為,聯覺是因為在聯覺者的大腦中,相互鄰近的感覺大腦皮層區域之間存在著和其他人不同的功能連接。對有聯覺能力者的腦電波的研究發現,當他們聽到一個字母時,由此造成的腦神經活動不止是在感受聽覺大腦皮層區域,而且同時發生在視覺大腦皮層中。

由於嬰兒大腦發育不成熟,大腦中不同感覺接受區域是相互連通的。這些連接導致對一個感官的刺激會傳導到另一個感官上。而這些連接都只有在成長過程中才會逐漸被消除或者抑制。研究證明,大腦皮層連接也存在於其他幼小的哺乳動物中。

因為大腦皮層不同區域的相互連接,聲音會引發兒童的不止一個感覺,一方面他會聽到聲音,另一方面,他會看到紅色或者嘗到甜的味道。



聯覺能力如何消失

科學家對聯覺提出的另一個假說是,因為大腦皮層發育得不成熟,嬰兒不能區分對外界、對不同感官的刺激,而是就接受到的刺激的全部能量對所有感官的總體影響做出反應。他們能感覺刺激能量的變化,並能回憶過去曾接受過的能量方式,但對哪個器官在感知這種能量,他們自己是不知道的。

例如當聽到聲音時,嬰兒可能覺得有一種振動作用,並回憶過去經歷過的這種振動作用。但儘管感到這種振動,嬰兒並不把它當作是一種特定的“聲音”。如果在嬰兒身邊拍打一個皮球,或者有節奏地打擊某個東西,儘管成年人會覺得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而只要它們能造成相同頻率的振動作用,嬰兒就會接受到完全相同的感覺。

在嬰兒中,不同的大腦皮層區域並沒有專門的感覺功能劃分。通過研究新生兒的腦電波發現,刺激新生兒和刺激成年人的腕部,都會造成觸覺大腦皮層的相應反應。但如果在刺激的同時讓他們聽到很大的噪音,嬰兒大腦皮層反應的程度就會加強,而成年人則不會。這說明,嬰兒的觸覺大腦皮層會受到噪音的影響,而成年人的觸覺大腦皮層只對觸覺刺激做出反應。

這個研究說明了嬰兒大腦皮層的專用性較弱,只有在成年人中不同的大腦皮層感覺區域才各司其職。神經學研究表明,人類大腦皮層區域的專用性在嬰兒期之後開始提高,到大約3歲大的時候,嬰兒對於聽到的語言已經基本沒有多少視覺上的反應,開始變得和成年人一樣。

但聯覺作用還會發生一些殘餘的影響力,例如,人們有時會說,“她有一個桔紅色的名字”,或者說“小鳥的鳴叫聲裏帶著花香”,這些“隱喻”(metaphor)都是人們在不自覺地重覆幼年時曾有過的感受。

毛瑞說,她現在最大的研究興趣、以及以後最主要的研究方向在於,理解在人類的發育過程中,大腦到底經歷了什麼樣的變化,大腦皮層的變化究竟如何影響到人類感覺的變化。這將是非常激動人心的,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恢復每個人都曾經歷過的那個奇幻世界的原貌。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艾瑞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作者:王文華


我真希望我的朋友知道他已經是最成功的人。 

失戀只是那63次失敗之一,其他37次他都會找到兩情相悅的伴侶。人生成功,你不需要在人生每一件事上都成功。你甚至可以大多數的事都失敗,最後還是當上史上的打擊王。

留名青史的成功人生,只需要三成七的打擊率。

10月9日,紐約洋基球場。美國職棒季後賽,洋基和天使第四場比賽。 兩隊都屬於「美國聯盟」,五戰三勝者,可以與波士頓紅襪或芝加哥白襪中的勝隊,爭奪「美聯」的冠軍。而「美聯」冠軍,則可和「國家聯盟」冠軍進入「世界大賽」,爭奪年度總冠軍。

開賽前,天使已兩勝,洋基一勝。在求生意志和主場優勢的雙重鞭策下,洋基以3比2險勝,迫使天使進入第五戰。球賽結束時約晚上11點。

10月10日,洛杉磯天使球場。兩隊在前晚11點比賽結束後,立刻搭機從紐約飛往洛杉磯,凌晨3點半抵達,晚上8點開打。結果洋基以3 比5輸給天使,向晉級說拜拜。

今年再也看不到洋基,看不到王建民。


洋基迷的舊恨新仇

我是洋基的球迷,10號當天心情當然沉到谷底。特別是當我想起去年洋基的表現,舊恨新仇一湧而上。去年「美聯」冠軍戰,洋基打紅襪,七戰四勝制。洋基連贏三場,眼看可以輕鬆封王。沒想到接下來連輸四場,眼睜睜地看紅襪贏得「美聯」冠軍,後來進一步贏得年度總冠軍。

這還不是最嘔的!曾經,洋基無往不利,而我都曾目睹那些功績。

1996、1998、1999、2000,我還住紐約,這四年他們都是年度總冠軍。2000年我搬回台灣,他們就再也沒拿過第一名。我當然知道我住不住紐約跟他們贏不贏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我不禁暗暗責怪自己:是不是因為我沒有去加油?是不是因為球迷動員不力?我配不配自稱是洋基的球迷?我有沒有買足夠的授權商品?

我對洋基有感情,因為當我一個人住在紐約時,它總是忠實地陪伴著我。

職棒每年從四月打到十月,我和洋基隊度過無數個夏日夜晚。晚上的比賽通常八點開始,那時下了班,花一小時,從曼哈頓島最南邊的公司一路坐地鐵到最北邊的洋基球場。沒時間吃飯,就在觀眾席買熱狗和可樂。食物還沒嚼完,就忍不住跳起來叫喊。

對某件事的著迷,是因為對另一件事的空虛。迷上棒球,跟身處異國的寂寞有關。

洋基的確讓我在800萬人的紐約市,找到一種歸屬感。我的身份是洋基球迷,帽子尺寸是七號半。因為跟五萬人坐在一起,所以我不孤單。


棒球場上的人生道理

洋基除了給我陪伴,也教了我很多人生道理。最重要的一項,是如何看輸贏。
  
美國職棒選手有一句代代相傳的名言:「每一年,每支球隊要打162場。你注定輸54場,注定贏54場。大家在拼的,其實是那剩下的54場。」

這句話開宗明義地表明:輸,在棒球中是常態。縱使是冠軍隊,也是一路慘輸過來。
  
去年總冠軍波士頓紅襪隊打的162場中,贏了98場,輸了64場。

2003年總冠軍佛羅里達馬林魚隊,贏了91場,輸了71場。換句話說,甚至是年度冠軍,十場球都要輸四場。

更有趣的是:去年波士頓紅襪隊贏了98場,拿到冠軍。

跟它爭霸的聖路易紅雀隊贏了105場,卻與冠軍無緣。2003年佛羅里達馬林魚隊贏了91場,拿到冠軍,跟他爭霸的紐約洋基贏了101場,還是輸家。

輸,在棒球中是常態。而輸得多,未必就代表你冠軍的希望小。大家比的不是贏的次數,而是贏的品質和時機。

這讓聯考制度和菁英主義下成長的我,大開眼界。從小到大,社會和我們都不容許自己輸。考高中、考大學、留學、找工作、甚至談戀愛,都要爭第一志願。萬一變成第二,我們就否定自己一切的價值。任何失敗的經驗,都讓我們在別人面前啞口無言。考壞了,自己不願談,爸媽更不敢提。失敗是醜聞,我們得把它藏在床底。


「贏才是正常」?

成功,在我們的社會被狹窄地定義為第一。所以活在社會中的我們,自然地與全世界為敵。努力想贏的人,會有「贏才是正常」的心態。當我們贏時,覺得理所當然。輸了,就是老天虧待。沒有人會想:也許輸才是常態,贏算是走運!誰說人生下來就是要贏的?誰說努力就一定可以贏?每個人都生下來了,大多數的人都很努力,如果每一個人都要贏,那誰輸呢?

我們總是把輸贏,賦予太多哲學意義,試圖從其中掰出真理,鞭策自己日新又新。

其實只要努力了,輸贏就像樂透,有時只是運氣。

「贏才是正常」的心態,害「死」了很多人。

我的朋友優秀了一輩子,當上跨國公司的主管。當女友離開他時,他自殺了。

「我這麼愛她,她為什麼要離開我?」他沒有怪她,他怪自己。怪自己不夠優秀,怪自己沒有盡力。他把這次失戀當作奇恥大辱。一旦無法像過去成功時一樣,在眾人面前假裝謙虛時,他就不知道怎麼面對世界了。他沒有學過自嘲,於是反覆地拿一次失利砸自己的腳。為了在別人眼中留下完美的履歷表,他選擇一切丟掉。

我真希望他跟我一起看過洋基隊的比賽,看過13號的亞歷士‧拉瑞卡斯打全壘打。

拉瑞卡斯是今年洋基隊的打擊王,48支全壘打,平均打擊率0.321,在大聯盟排名第五。今年排名第一的,是芝加哥小熊隊的戴瑞克‧李,平均打擊率0.335。
  
等一下,0.321、0.335,這些代表什麼?

0.3的打擊率,就是俗稱的三成。意指上場十次,只有三次擊出安打,其他七次都出局。

今年最棒的戴瑞克‧李,上場100次,也只能打出34支安打。其他66次,通通摃龜。

大聯盟有史以來的打擊王是泰‧可普(Ty Cobb)。他從1905年打到1928年,最後在底特律老虎隊退休。他的終身平均打擊率是0.367 。

也就是說,史上最優秀的打者,上場100次,也只能打出37支安打。其他63次,都黯然下台。

他的失敗,遠多於成功。


拼那剩下的54場

我真希望我的朋友知道他已經是最成功的人。失戀只是那63次失敗之一,其他37次他都會找到兩情相悅的伴侶。人生成功,你不需要在人生每一件事上都成功。

你甚至可以大多數的事都失敗,最後還是當上史上的打擊王。留名青史的成功人生,只需要三成七的打擊率。

今年的聯盟冠軍賽,「美國聯盟」方面,白襪以四勝一負打敗天使,得到冠軍。「國家聯盟」方面,休斯頓太空人以四勝兩負踢走聖路易紅雀,光榮封王。

白襪和太空人,將爭奪今年的總冠軍。這些冠軍戰,讓我體會到風水輪流轉。

從1903年以來,隊伍總數在30上下的大聯盟,共有26支不同的隊伍拿過總冠軍,今年再怎麼菜的隊,明年可能就奪魁。這26隊,除了洋基、紅雀等隊之外,沒有隊多次稱王。這表示你今年得意,明年也可能出局。

棒球的輸輸贏贏,沒什麼道理。而人生也是這樣。

今年的總冠軍會在10月26日到30日之間產生,我會繼續熱情收看。

但我懷念洋基,懷念王建民,最重要的,我會懷念我的朋友。

我好想告訴他:「每一個人,一生要打162場。你注定輸54場,注定贏54場。大家在拼的,其實是那剩下的54場……」

我好想告訴他:「你其實可以快樂地做那個,打擊率三成七的強棒。」



中國時報    E7/人間副刊           2005/10/21



艾瑞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