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網找資料時無意間發現一篇2001年出版的論文,裡面有六位甲組成棒受訪者。根據種種跡象顯示,再配合當時的時間點......耶?某人應該、好像、八成是其中之一吧??.......哈哈哈



第三章第四節《研究參與者》

「本研究樣本以89年度甲組成棒之美孚巨人、台北體院及中興保全三支球隊中,球齡超過十年以上,具有培訓隊或國手資格之優秀原住民為限,由研究者所熟識的原住民甲組成棒選手引介願意參與本研究者,最後篩選六位研究參與者作深度訪談。」 

「參與本研究之受訪球員,其中有2人是本屆亞洲盃中華成棒隊國手,其中有4人曾經入選中華成棒培訓隊。」

◎ 附錄一 受訪選手基本資料

 編號

 族別

 年齡

 球齡

 學歷背景

 球隊名稱

 Case 1

 布農族

 21

 12

 文化大學體育系

 美孚巨人

 Case 2

 阿美族

 20

 11

 台北體院陸上運技系

 台北體院

 Case 3

 布農族

 22

 13

 台北體院陸上運技系

 台北體院

 Case 4

 布農族

 21

 12

 輔仁大學體育系

 中興保全

 Case 5

 布農族

 21

 14

 輔仁大學體育系

 中興保全

 Case 6

 阿美族

 22

 14

 文化大學體育系

 美孚巨人


(((如果猜的沒錯,Case1應該是中信鯨的邱俊文,Case4是小傻路吧~)))


第四章第二節《選手家庭概況與其對本身族群的觀感和建議》

一、選手的籍貫、家庭結構及家長職業與家庭概況
(一) 籍貫
Case 6
「我叫○○○,我是阿美族人,...我們部落從以前就很重視棒球運動,也出現蠻多的棒球明星,諸如王光輝、陳義信、黃忠義等等國內知名的職棒明星選手,都出自我們太巴塱部落。」

(二) 家庭結構
Case 6
「...我的家庭成員有爸爸、媽媽、哥哥、姊姊,而我在家中是排行最小的。外公、外婆和我們住在一起,爸爸是入贅的。...」

[內文節錄]...。而Case 6的家庭是阿美族社會中典型的家庭型態,其父親入贅至母親家庭,因為招贅是阿美族母系社會的婚姻通則,父從婦居,子女從母居(衛惠林,1961;引自李景崇,民87)。

(((從以上兩項線索,是某人的機率很大呀....XDD)))

(三) 家長職業與家庭概況
Case 6
「...我是在農村長大的,家中務農來維持生計,算是一個正常的家庭,爸爸媽媽都有很正常的收入。...我家算不上小康啦!還好啦!哈...三餐能吃飽啦!哥哥現在在工廠上班,是做汽修車床的。姊姊目前在大陸,因為他男朋友在那邊開公司,所以過去幫他忙。...」

(((原來帥康哥很早就出社會了喔.....)))

二、說說您對於本身族群的觀感及建議?

(一) 對族群的觀感
Case 6
「我覺得我們阿美族人都很熱情,...」

Case 6
「...我們原住民也許運動細胞比較好吧!比較喜歡打球,比如說棒球、籃球,跟球類有關的都感到非常有興趣,所以說都會忽略到讀書這一方面啦!其實如果他們想往運動方面發展,我也是抱持鼓勵的態度,尤其是我們部落的運動風氣很盛行,父母都會鼓勵自己的小孩往運動方面來發展。...」

Case 6
「...我們原住民給人家的感覺就是特別喜歡喝酒,其實事實上不是這個樣子的啦!我是覺得大家都會喝酒,只是我們不懂得控制酒量...也許是我們原住民人數比較少,而外界所看到的原住民大都愛喝酒,就誤解我們原住民都很愛喝酒。我自己本身也是會喝酒,是會喝很多啦!而我是屬於會控制的那一種的啦!...」

(((你太謙虛囉,不是聽說酒量是酒國英雄級的嗎?哈哈哈.......)))

Case 6
「...我覺得我們原住民有很多優點,也許是太害羞了而顯得不夠有自信,所以無法充分地發揮自己的優點。...」

Case 6
「...以我個人的經驗來說,因為我從小父母就在外工作,所以我們從小就由外公、外婆來教育,他們給我的教育就有如日本教育,算是比較嚴厲,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他們說什麼我們就做什麼,最怕的就是受到長輩們的懲罰這樣子,他們不會打人啦!會懲罰啊!...」

(((嗯是這樣嗎?.....怕被罰還偷媽媽錢去買電動呀?XD)))

(二) 對族群的建議
Case 6
「...我給族群的建議是要重視家庭環境對小孩的影響,家長要多注意小孩的成長,應該教育他們正確的觀念,長大之後他才會有正確的目標和方向。...」

Case 6
「...也許他們小時候比較頑皮,在課業方面的興趣比較沒有那麼大,但我想...我給的建議是小時候應該多培養他們讀書的興趣。...」

[內文節錄]...。本研究受訪者中Case 2與Case 6兩位是阿美族人,在研究者深度訪談的同時也發現,他們有遵從長上、重視榮譽和互助共享的價值的特質,其生活態度與教育觀確實異於漢人。


第四章第三節《參與棒球運動的動機與收穫》

一、您投入棒球運動的動機為何?
Case 6
「剛開始打球的時候,並沒有像現在這麼投入,當時只是覺得好玩。...加入球隊純粹是要去那裡玩棒球的。...」

Case 6
「...當時是因為學校有校隊,經由學長的介紹加入球隊,...所以我加入棒球隊,一方面是喜歡棒球,另一方面是經由學長引薦的。...」

(((學長......>////< 該不會是.....)))

Case 6
「...其實當時除了我們部落有棒球隊之外,其他地方也有很多的校隊,當時的比賽也很多,所以當父母親的都很希望自己的小孩能夠打棒球。」

[內文節錄]六位受訪者中的Case 1和Case 6兩位選手參與棒球運動動機的因素中包含部落的棒球運動風氣極盛,...而Case 6的故鄉是花蓮縣光復鄉,此地區的運動風氣極盛,尤其是棒、壘球的運動,每逢比賽之時,參加的隊伍高達數十隊,像陳義信、王光輝等棒球好手,他們的家鄉便是光復鄉(涂麗娟,民87)。

二、在您的棒球生涯中,哪些人對您特別重要,他們影響了您什麼?

Case 6
「家人對我的影響很大,尤其是父母親對我的鼓勵與支持,兄姊也都很贊成我打棒球。...」

Case 6
「...如果當時沒有學長的引薦也許我就不會加入棒球隊吧!...我那個學長現在已經進入職棒了,他叫○○○,我跟他相處蠻久的大概有十幾年了。因為學長的關係,我國中、高中、大學都跟他進入同一所學校。...到了大學球隊之後,經由學長們指導,讓我學習到更專業的棒球吧!其實我在每個階段所接觸到的學長都會在技術上給我許多的指導啦!」

[內文節錄]這位受訪選手與其學長從小就一同加入球隊,其後的棒球生涯發展也一直深受這位學長影響,不但因其學長而加入棒球隊,同時從小學到大學的每個求學階段,也都選擇與其學長同校就讀,持續地接受學長的指導,學習更專業的棒球技術。因為棒球運動是團隊運動,過著團體生活,因此平常較有機會與學長切磋球技,並接受學長的技術指導。

(((就是傳說中的讓姐吧?XD 看得出感情真的很好呢~~)))

三、您參與棒球運動的收穫有哪些?

Case 6
「...打棒球讓我的人際關係變得更好,因為每次比賽都會有很多人會來看我比賽,每當我表現好的時候,人家就會想要接近,這有時候也會帶給我很多的困擾,因為別人的主動接近,所以會很容易交到朋友。」

((( [小聲] 那,鋼琴就是這樣來的喔?)))

Case 6
「譬如免試升學這個也是其中之一啦!...」

Case 6
「...還有就是讀書的學雜費都全免,這是我當時沒有想過的,想不到球打的好,上課讀書都不用什麼錢,讓家人不用擔憂那麼多,也替家裏省了很多的錢。...」

(((好厲害好厲害![拍拍手] 果然不是我這種沒唸過學雜費全免的人能比的!!)))

Case 6
「...我覺得在運動方面的收穫就是可以代表國家出國比賽,代表國家出賽當然想要得到一個好成績,也是為了國家的榮譽,這種榮譽也是給自己一個榮耀嘛!這就是最大的收穫,讓我覺得很光榮,又有榮譽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艾瑞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